生命科学

试论存在主义视域中的生活美学一种基于文字学

在中外美学思想史上,美学观点层出不穷,前苏联哲学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一书提出的“生活美学”就是其中的一种。李泽厚先生认为“生活美学”“吻合重生命重人生的华夏美学传统……,构成现代新美学的起点。”[1]这种美学观是重视生命、重视人生和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本主义思潮在美学领域中的反映,曾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风行一时。关于“生活美学”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本文主要采用薛富兴的说法,即“所谓‘生活美学’,是指美学应当以大众现实审美现象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以造福大众的现实生活为最后目的。”[2]近期,笔者在“中国知网”输入“生活美学”,检索出783条相关论文条目;输入“存在主义美学”,检索出1384条相关论文条目,近期亦有相关论文发表,可见“生活美学”和“存在主义美学”仍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①

文字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是文化文明的载体。汉代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把文字提高到了治国安邦的高度,认为“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3]317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表意文字。与其他文字不同,汉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如汉字学、甲骨文学、金文学、书法学等。“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它既是中华文化流传和发展的载体,自身的结构中又保存着很多中华文化的信息。”[4]先民在造字之时就表现出了对世界的认识。文字的字源型和结构型分析无疑是解读文化文明的一种方式。属于哲学学科范畴的美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文字的诞生和演变过程体现出人们对包括美在内的世界的独特体认。本文结合存在主义,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在”“存”两字体现出的生活美学思想,并与车氏的“生活美学”进行简要比较,同时简要分析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对车氏“生活美学”的扬弃,以期尝试为美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解读视域。

一、“在”——充满生机的生命状态

作为象形表意文字,汉字“在”的原始意义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生命生活的认识和礼赞。许慎《说文解字》对“在”字的解释是:“在,存也,从土,才声。”[3]289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在”字进一步解释为:“存,恤问也。《释诂》:徂、在,存也。在,存,察也。按《虞夏书》,‘在’训察,谓‘在’与‘伺’音同,即存问之义也。‘在’之义,古训为存问。”[5]687从字源看,“在”的本义指存在,是对世界事物在世规定性的界定,引申为存问,恤问,体恤。从构字法看,“在”是形声字,“土”表形,“才”表音,“在”的字义由“土”所规定。对于“土”,《说文解字》释为:“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凡土之属皆从土。”[3]287《说文解字注》释为:“吐、土,叠韵。《释名》曰:‘土,吐也,吐万物也。’......‘地之上’,谓平土面者也。”[5]682综合许慎和段玉裁对“在”“土”的解释,可见“地之吐生物者”即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生命。新生命体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内在的携带着生命基因和富有生命活力的种子顽强地冲破土地的重重阻挠,体现出一种顽强不屈的生命活力。

美感是在人与事物的关联中产生的,是在作为客观的外在事物(被审美者)与具有主观性的人(审美者)的内在情感的相互关联交际(即审美活动)中产生出来的。美感产生于人的心灵情感之中,产生于意象意境之中。②“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6]包括人和自然在内的天地万物是富有生机活力的。“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生意,这种生命、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7]“在”字体现出的这种充满生机活力的生命状态是美的体现,原初生命冲破重重阻挠而体现出来的顽强不屈精神也是美的体现。人类面对“最值得观赏的”“活泼泼的生命、生意”,“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由此“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进入到审美的状态,产生美的享受。“构成自然界的美的是使我们想起人来(或者预示人格)的东西,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8]244美在这里之所以体现在“暗示”之中,是因为人和万物生命具有源始本真意义上的生命相似性(或者说生命同构),即充满生机和顽强不屈,这是一种“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无论是人类还是动植物,都是由最初的小生命逐渐成长成熟。“生命与存在是人生天地之间的最‘好’(即最美)的事物,也是人生最喜‘好’的(即能够从中感到最大美感享受的)事物”。[9]在动植物和人类身上共同体现出的这种生机和活力,表明这个世界处于积极的生命状态之中,处于美的世界之中,也让人感受到审美的愉悦。这种存在样式构成了美的世界中的一环。车氏在此基础上将这种审美活动引申至日常生活,提出了“生活美学”。

上一篇:聚光科技创始人王健生命科学是聚光的下一个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