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载激情不减创建有国际影响力

高水平人才队伍驱动高质量科技创新,也为园区擘画着全球领先的“生命谷”蓝图,为打造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核爆点”提供了无限可能。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建设的20年,是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创新创业要素聚合反应的20年。

各类高端人才的聚集以及他们各展所长的创新实践,创造了首都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产业的特有底蕴和活力、模式与价值。

高水平人才队伍驱动高质量科技创新,也为园区擘画着全球领先的“生命谷”蓝图,为打造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核爆点”提供了无限可能。

生命园的“朋友圈”

二十载回首,不少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如林鸟归巢般选择了北京,选择了中关村,并将生命园作为他们事业、际遇乃至人生的根柢。

2000年,年轻的程京带着他一手创建的博奥生物走进了刚刚成立的生命园,并以博奥生物为依托建立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以企业化方式运作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产业崛起贡献了强劲的支撑。

2003年,王晓东与邓兴旺选择回国就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联合所长。除了专注于科研工作,他们与邵峰、张宏、朱冰、罗敏敏、李文辉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还承担起进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的使命。

十多年后,多位在回国之初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博士和博士后,在这里成长为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如今,邵峰、李文辉在北生所的岗位上继续向着科学前沿进发;饶毅、邓兴旺、张宏、朱冰、高绍荣等一批高水平科学家已流动到其他科研机构、大学,并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里的中坚力量。

2004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对环境宜人、生态优美的生命园“一见钟情”,决心在这里潜心开展人类肝脏蛋白质方面的研究。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落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该中心由以原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七家单位共同筹建。2005年,中心被确立为“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LPP)执行总部。

此后,历经9年论证与筹备,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即“凤凰中心”)在园区开工建设。作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凤凰中心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建设起一流的技术平台,拥有了一流的生命组学技术,并不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20年来,生命园的“朋友圈”不断扩容,吸引、培育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精英群体。其中,除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还有领先企业的技术及管理人员、跨国公司的医药研发专家以及医务工作者等。

2010年,贝瑞基因创始人高扬,选择把中关村生命园孵化器作为“梦开始的地方”,开拓了我国测序技术临床应用的广阔市场。

2017年,诺诚健华入驻生命园。作为该公司创始人之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不遗余力地参与并推动园区内的重要创新活动。诺诚健华也不负众望,于2020年3月成功上市,在分子靶向药物研发道路上越走越远。

2018年3月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在生命园成立。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正会聚于此,他们要将这里打造成“脑研究最好的地方”。

截至2019年底,园区吸引高端人才185人,其中院士19人,长江学者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4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23人,及其他高层次人才一百余人;园区企业职工人数已达2.1万人,硕士及以上员工占比高达25.37%,研发人员人数最多,占比33.22%。

生命园的“朋友圈”,堪称中国生命科学和中国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层的一个缩影。这些高端人才的汇集、碰撞、耦合、裂变,生成了中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世界看到这里所具有的超强的研发效率、敏锐的技术市场洞察力以及独有的行业赋能实力。

“高研值”创新成果惠民生

科技创新的目的绝非科技创新本身,惠及民生才是重要宗旨。对于生物医药领域,守护百姓健康,增进民生福祉是最重要的命题。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面临严峻考验。对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的企业而言,更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此时,生命园培育的200余家分子诊断领域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博奥生物、万泰生物、卓诚惠生、迈基诺、卡尤迪和基因加等一批涉及试剂盒、医疗用品等一批研发生产的企业迅速联动,为一线疾控中心、医院开辟物资输送快速通道,保证检测产品第一时间送达。

上一篇:萧山科技城钱塘黄金宝地逐梦创新之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