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让生命更精彩

一、 引言

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高标准化、优质化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父母为了子女能够满足这一标准,不断增加其教育涉猎领域,孩子除了要完成固定的学业的外,还要参与到父母安排的课外学习中,以此丰富知识建构,增强“赛跑”动力。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压力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情绪,长此以往,这些情绪未及时得到消解,“二次负面化”后致使孩子心里慢慢有了障碍,从而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甚至影响其生存意识。因此,在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精彩所在。

二、 六至九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六至九年级学生年龄小,思想相对不够成熟,在心理健康的发展上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该阶段大部分学生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父母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和家长由于在其身上投注了不同的目标和期望值,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无法实现众多不同的期望,在教育中对自我认知不清,出现抵触心理,从而内心出现混乱的现象,这就直接影响了其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其出现学习目标迷糊不清的状况。

(二)沉迷游戏

六到九年级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我思考能力,在某些事上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同时也有自己的心思,但是他们在该阶段他们极易受到外界诱惑。例如,该阶段由于学生理智不足,做事太依靠感觉,对外界事务分辨能力不足,从而沉迷网络游戏或者网络交际中,出现迷恋上网等问题。

(三)交际屏障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独生子女的状况,由此,大多孩子生长环境中缺少同龄玩伴,使得他们在与同学的交际中侧重于自我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考虑他人感受和想法,略显冷漠,从而导致交际屏障,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影响。

三、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受限

通常学校教育多注重学生应试课程的教育,这一现象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侧重于学生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因成绩、学习方式等产生的不良情绪并没有及时发现,使得学生不良情绪没有及时得到引导舒缓,造成学生心态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此外,部分院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教师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综合水平还有待提高,在教授相关知识时只是停留在单纯的书本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将心理健康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探索,导致学生在心理健康知识的运用上无法得心应手,导致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无法深入掌握,对于“为什么不”没有形成结果论,使得他门在现实社会中容易被诱惑,无法自控,从而出现心理矛盾、挣扎等问题。

(二)缺乏自我认知和情绪控制

六至九年级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期,在心理上相对稚嫩,不够成熟,性格敏感、容易冲动,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情绪,在事务的对待上也比较感性,不够理智;对于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压力中,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单独解决,仍需教师或者家长的帮助。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但他们对于自我意识的维护极强,渴望独立的心也尤其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能够做主,掌握并运用自己的权利,在自我认知上明显不足。在该阶段,若是学生的积极性和期望受到阻碍,便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期望,让他们变得沮丧、失落,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健问题。

(三)家庭关系影响

家庭关系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好的家庭关系能够促进六至九年级阶段甚至其他阶段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是破碎的家庭关系便会给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易导致学生性格孤僻、暴躁,导致不良心理问题。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个案例:初中生黄志坚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破碎,使得他对家庭关系极为敏感。一天,同学在私下议论其父母离异的事,他便生气破口大骂起来,对于刚好前来学校的母亲逃避不见,让黄母伤心不已。

从上面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黄父黄母离异导致黄家家庭关系破碎,使得黄志坚被同学议论,这让不知父母离异缘由的他十分暴躁,逃避与母亲面对面。其家庭关系的破碎使得其对母亲产生了抵触的心理,也使得其对非议的同学心生怨气,但其无法表述内心想法,黄父黄母也未及时发现他心理的变化,使得其越加暴躁,逃避现实,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上一篇:卷首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