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生命可燃岁月不止

从鹿特丹到汉堡港,从旧金山到釜山港,远望港口,岸边耸立的“钢铁巨人”身上大多标有“ZPMC(振华重工)”的标志,这也说明以振华重工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逐步走向世界。

如果你早上七点推开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重工)办公楼21层一间普通的办公室大门,就会看到有个耄耋老者已经坐在电脑桌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和一帮同济大学的研究生一同设计、计算、讨论项目,并乐此不疲。你还能看到管彤贤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忙碌的身影,旺盛的工作精力并不比同一工作室的10多位同济大学的师生差。小到创新踏步式单脚扶梯设计,大到研制世界首创2500吨座底式打桩船设计,都是从这间小小的办公室内诞生。在这里每个人都“心无旁骛”的燃烧自己,将改变世界的智慧之光,通过一张张设计图纸渐渐变为现实。这间朴素的办公室的主人便是改写世界港口机械历史的创造者——管彤贤。

大音希声,大道无形。这个慈眉善目又平和谈吐的老人,又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故事?

管总登宁波港务局卸船机

最难耐的是寂寞——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在人生最好的年华,学会了享受寂寞

人生的起起落落,管彤贤早已尝过。

1957年,大学毕业不久,24岁的管彤贤被错划成右派,被安排到北大荒接受劳动改造。来到北大荒的管彤贤眼中看到广袤天地间生命的渺小与卑微,也感受到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小叶樟”生命的旺盛与顽强。面对人生的低谷,他并没有怨天尤人,相反,还认真劳动,努力“改造”自己。他特别相信祸福相依的道理,总能在不好的事情上找到积极的因素。他笑谈,“出来之后身体倒好了,就像孙猴子,在太上老君的炉里炼一炼,没有炼化,反而长了本事。” 没有抱怨,没有消沉,却只把这些生命里的坎坷看作是锻炼自己的一种经历。

艰苦的环境激发了管彤贤学习的热情,平反之后,管彤贤从一名普通工人做起,一有时间就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他研读了很多工程技术方面的书籍,以至对工厂的所有工序都了如指掌,这对管彤贤早期的业务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就像他说的,“人总要有一些精神食粮,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和挫折就是好的精神食粮,它能让你内心坦然,荣辱不惊。”

管彤贤无疑是寂寞的,这种寂寞不只表现在境遇,更表现在精神层面,就像别人都看不懂,为什么管彤贤会在别人选择享受天伦之乐时,毅然从北京来到上海,重新开始他的事业。随着改革开放和小平同志南巡,国家外贸事业得到了大发展,管彤贤凭借那一腔不灭的火焰,心无旁骛,一路向前。他用自己的心血,把振华带入世界知名企业的行列,即使到今天他依然以工程师的身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对管彤贤而言,年龄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退休的依据,“只要我还能登上那几十个台阶的起重机的最顶端,我就还能在工作中发挥我的价值。”

所有的隐忍,只为生命的怒放。

与南通港务局领导在张謇墓地合影

最难抛的是荣华——抛却个人荣华,成就千百家庭,管彤贤抛却了享受荣华的安逸,换来了振华的飞速崛起。

如果不了解管彤贤,你会觉得这个老头对自己有点儿“抠门儿”。按理说,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总裁,就算没有前呼后拥的排场,也该为自己琢磨个像模像样的办公环境。毕竟作为振华重工的创始人和元老,管彤贤有这个资格。但他并没有选择用华丽的办公室来点缀自己。即使在他带领振华重工在港口机械领域高速发展并占有重要领导地位的辉煌岁月里,也没给自己置办一张宽大的办公桌,没有真皮的老板椅,甚至连独立的办公室都没有,就这么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与10多个下属合用一个狭长的办公室。对此,他的回答是:“我不喜欢独用的办公室,虽然没有豪华的办公室,但是我们一样创新,一样得奖。”

长兴岛

不在意物质的丰满,却守着做事的执拗,这就是管彤贤面对荣华的态度。而另一方面,管彤贤放弃了安逸舒适的生活,却把更多的实惠留给了振华重工的员工。

每年7月和12月,员工们有这两次加薪的机会,额度为100元到500元不等。加薪不看级别,不看学历,加多少全凭四个要求:“能操心,能着急,能解决问题,出手快”。这极大地唤醒了振华重工员工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个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提到位于振华重工生产基地——长兴岛上的数万农民工,管彤贤开出来的福利待遇简直让人眼红:单位为他们盖房,让他们安家,还提高加班费;在对待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时,振华重工自费建立了暑期培训班,进行免费培训和看护;为了促进员工自我成长,也为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振华重工为员工搞培训,劝员工多学英语、勤练技术,规定只要通过内部考试,就能涨工资;与国外相关机构合办了MBA课程,从振华重工走出的MBA毕业生就已有两百多人......

上一篇:假如生命明天终止你今天还会创业吗
下一篇:没有了